bet365中国

专访强连庆教授 推进系史编纂项目
时间:2020-11-24 浏览次数:478

为了继续深化“四史”学习,深入探究化学教育规律,传承和弘扬化学人的优良传统,持续推进bet365中国 史编纂项目, 2020年11月17日,由bet365中国 牵头,校史研究室、图书馆等多位老师参与,对bet365中国 原总支书记、复旦大学原副校长强连庆教授进行了专访。本次专访由bet365中国 分党委书记马蔚纯教授主持,来自校史研究室的钱益民老师主访,bet365中国 分党委副书记秦枫和bet365中国 史编纂项目小组成员,以及档案馆王晴璐、孟瑶和图书馆王伟老师等一起参与了本次专访。

强连庆教授教授出生于1934年4月,1957年毕业于bet365中国-bet365大陆 ,曾任bet365中国-bet365大陆 总支书记,1983年开始从事高等教育研究,曾任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长,1985至1992年担任复旦大学副校长。

访谈中,强连庆教授从1952年由原浙江大学、交通大学、同济大学、沪江大学、大同大学、震旦大学与复旦大学七校的bet365中国 合并成为新的bet365中国-bet365大陆 谈起,分1957至1966年、1976至1980年、1980年以后等不同历史阶段,详细讲述了他从进入复旦大学求学到留校任教工作四十多年中,bet365中国 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。其中,强教授重点讲述了苏联的化学教育模式对bet365中国-bet365大陆 的深远影响,并站在历史的高度对其积极影响和消极后果进行了批评性的反思。强教授认为,当年生活环境、办学条件非常艰苦,但是bet365中国 的师生们一直秉承着艰苦奋斗、自力更生、不断探索的优良作风,开创了一条bet365中国 独有的学科发展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,形成了有示范性和引领性的教育经验。

强教授还讲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担任复旦大学副校长时,学校在谢希德校长和林克书记的带领下锐意高教改革、大力推进国际化的动人故事。强连庆教授指出,复旦大学在院系调整后直至改革开放前,专业设置上存在着理论专业多应用专业少,单一专业多跨学科专业少,老专业多新专业少这样“三多三少”的间题。即名为综合大学,其实长期以来没有真正达成综合,表现在文科和理科之间没有综合,文科之间和理科之间也没有综合;文科缺少国家所需要的财经、政法、管理和应用性文科;理科缺少体现高技术、新技术科学的专业。他认为,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专业惯性如果不改变,复旦大学就谈不上适应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,因此必须适应形势、结合复旦的特点加以改革。而在改革专业结构时,既不能固定在原来的模式上,又不能超越基础,凭空设置那些还没有条件的专业。为此,复旦走了一条“内联外延”的道路,通过学科交叉、渗透和综合来改革专业结构。即以理论学科带动应用学科的建设,采取文理交叉渗透方式的发展交叉学科,理工结合发展技术科学学科。根据“四化”建设对人才的需求,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,改革有关专业内容,扩大专业口径,使理论学科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同时,加强应用学科的建设。通过改革,八十年代的复旦大学成立了一大批新的学科,从原来单一的文理综合大学,发展为具备人文科学、社会科学、自然科学、技术科学、管理科学的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大学。强教授还谈到将复旦大学建设成为教学、科研、管理三中心、通过“三个提高”(提高教授、副教授上课的比例;提高一类课的比例;提高学生的创造力)“四个环节”(基础、实践、外语、能力)狠抓本科生教育的情况。他说,复旦的领导班子是校长民主、书记开明、校长书记配合默契的领导班子,在谢希德校长的带领下复旦大学的国际化取得了重大进展。强教授特别强调了复旦高度重视本科教育、教师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身上的优良传统。所有这些经验性的思考,对今天的化学教育不乏启迪价值。

采访最后,强连庆教授寄语bet365中国 ,希望bet365中国 把优良的学风与传统传承下去,把学科发展、师资队伍建设、人才培养和学术发展等各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,更快更好地推动“一流”化学学科建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