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et365中国

JACS:刘智攀团队人工智能原子模拟驱动实验发现,揭示铑催化剂催化还原反应活性的本质
时间:2024-12-16 浏览次数:18

      近日,复旦大学刘智攀教授团队在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 (JACS) 期刊上发表了题为 'Do Rh-Hydride Phases Contribute to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Rh Catalysts under Reductive Conditions? '的研究论文(//pubs.acs.org/doi/10.1021/jacs.4c14404)。该研究基于人工智能原子模拟LASP软件的机器学习全局势能面搜索、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实验验证,系统探讨了铑(Rh)氢化物(RhHx)的热力学稳定性及其对电化学析氢反应(HER)活性的影响。研究结果表明,在常温常压下,无论是体相、表面相还是纳米团簇相,RhHx的形成在热力学上均不利,且实验未观察到RhHx的生成。研究进一步指出,Rh 催化 HER 的活性主要来源于颗粒的边缘位点,其中特殊的 [RhH] 配位结构是高效催化氢化的关键。

铑基催化剂因其在氢气相关反应(如电化学析氢反应、烃类脱氢和 CO 加氢)中的高催化活性备受关注。然而,关于RhHx是否能够在实际反应条件下稳定存在,以及其对催化活性的潜在影响,一直存在争议。文献曾报道,纳米级 Rh 在常压 H 环境下可能表现出微小的晶格膨胀(晶胞参数增加约 0.006 Å),推测与RhHx的生成有关。因此,明确RhHx在还原条件下的存在性及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,成为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。


研究团队利用基于人工智能原子模拟LASP软件的全局势能面搜索方法(www.lasphub.com),对 Rh-H 体系的体相、表面相和纳米团簇相进行了大规模结构搜索,分别覆盖超过 360,000(体相)、560,000(表面相)和 800,000(团簇相)种可能结构。如图1所示:在常温常压下,Rh 体相氢化物RhHx的生成自由能为正值,热力学上不稳定。在纳米级 Rh 团簇(如 cubo-Rh₅₅ 和 ico-Rh₅₅)中,H 原子仅吸附在表面,不会进入 Rh 晶格。虽然吸附的 H 原子会导致 Rh 晶格膨胀,Rh-Rh 的平均键长增加约 0.1 Å,但未形成体相氢化物。

图1:Rh-H二元体系的热力学。


随后,通过双端行走方法(DESW),研究了 Rh 的不同结构(如 Rh(111)、Rh(100)、Rh(110)、Rh(221) 表面及 cubo-Rh₅₅ 和 ico-Rh₅₅ 团簇)上的 HER 催化活性。如图2所示,cubo-Rh₅₅ 表现出最佳的HER活性,而Rh催化HER的活性位点主要为其边缘(Edge)位点,其中特殊的 [RhH₆] 配位结构是 HER 活性的核心。另外,晶格氢的吸附自由能为正值,进一步证明 Rh 氢化物的形成在热力学上不利,与 HER 活性无关。

图2:不同相的Rh的HER活性以及相关机理。



最后,该研究团队通过实验合成了三种不同形貌的 Rh 纳米颗粒:Rh纳米方(Rh NCs)、凹陷的Rh纳米方(Rh CNCs)和Rh纳米球(Rh NSs),并进行了电化学 HER 测试。如图3所示,Rh CNCs因具有最高的边缘位点浓度,表现出最佳的 HER 活性,其Tafel 斜率为 28.4 mV dec⁻¹,过电位为 36.1 mV(j (ECSA) = 1 mA cm⁻²),优于商业 Pt/C 催化剂。另外,通过原位XRD表征,发现在常温下,将氢气分压增加到1bar时 Rh 的晶格仍未发生明显变化,这与理论预测一致,排除了 Rh 氢化物的生成可能性。

图3:不同形貌的Rh纳米颗粒的LSV和原位XRD的实验结果。


本研究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验验证,全面揭示了 Rh-H 体系的热力学性质,明确了RhHx在常温常压下的热力学不稳定。同时,研究指出 Rh 催化 HER 的活性主要来源于边缘位点,其中特殊的 [RhH] 配位结构是 HER 活性的关键。本研究为高效 Rh 基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指导。

该研究第一作者为复旦大学博士生张科想,博士后陈林和刘智攀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。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12188101、22033003、91945301、91745201、92145302、22122301、92061112)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(20720220011)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(2018YFA0208600)、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(20720220011)、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(GZC20240272)以及腾讯科学探索奖等的支持。